高低压绝缘漆
DYNAMIC NEWS
高低压绝缘漆
首页 > 产品展示 > 高低压绝缘漆
弘扬劳模精神 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凝神聚力(组图)
文章来源:高低压绝缘漆    时间:2024-03-01 01:53:17

  王群,武汉市公安局汉阳区分局洲头派出所副所长兼长新社区民警。她服务的社区连续8年“无命案、无入室盗窃、无火灾事故”,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王群的新家楼上住着一名吸毒的,对面住着一名因病不能关押的贩毒者。亲朋好友劝她:“你有点苕吧!别个都躲得远远的,你还跑那里去住。”王群说,居民的事情是躲不掉的,还不如积极面对。

  社区是一个老居民区,有许多独居老人,老人的吃饭问题一直让子女们放心不下,于是王群联系餐馆为老人们订制盒饭,每天派人送上门。遇到老人发病、过世时,子女不在身边的,她都会守在他们身旁。2012年10月23日,当她得知长航新村11号6楼的吴婆婆快不行了,家里就保姆一人时。立即上楼拉着老人的手说:“奶奶,您就把我当亲女儿看吧,有什么话我来转告他们。”当她俯下身贴着奶奶,听到微弱的声音:“双、双……”她含着泪打通了电话,把老人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催到了老人的面前,让他们母子见了最后一面。

  辖区吸毒人员小蔡,父母离异,从小缺乏管教,18岁开始沾染毒品。小蔡从强戒所回来,每次王群都通过关系给他找一份工作。反复多次后,他的父母痛心地对王群说:“王户籍,我求您了,您再莫管他。”送小蔡去强戒所的路上,见王群一言不发,小蔡说:“王户籍,您真的再不管我了?”

  看到小蔡无助的神情,王群坚定地说:“我不管你,你还翻了天。”小蔡流着眼泪向她保证,一定重新开始。小蔡这次回来后,整整坚持了5年没让王群失望。

  2011年3月14日,河南来武汉的农民工都师傅被小区一居民楼坠落的水泥块砸成肩胛骨骨折。都师傅第二天吊着绷带找到警务室,要王群处理问题。经过反复现场查看,确定水泥块是从7楼范师傅家的雨阳棚上掉下来的。王群找到范师傅,多次调解还是没能达成一致。经过反复权衡,王群决定带着都师傅走司法程序,依法定责。2011年10月24日,汉阳区人民法院判决都师傅胜诉,范师傅一次性支付了全额赔偿款。

  今年57岁的娄先义,是国家电网襄阳供电公司的一名电力外线工,从事线年,今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8年底,娄先义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农电监察班,工作就是巡视、检查,只动口,不动手,工作比较轻松。他觉得一个电力工人的真正价值在高杆上、电线年,他主动申请调到一线从事运行维护工作。可是没过多久,现实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要爬上一个18米高的杆子,安装三根转角导线,第一个工友没有装上去,换其他人,还是没有装上去。娄先义琢磨开了,当他看到不远处的小小紧线器,顿时有了主意,利用紧线器把导线提上去,用脚使点巧劲,就轻松地安上去了。后来,大家都沿用这个法子。

  2008年7月的一天,一个居民区更换绝缘瓷瓶,由于螺丝生锈,难以更换,工友汗流浃背地在电线杆上折腾着,电线杆下却有人在大声抱怨,指责抢修速度太慢。

  娄先义日夜苦思,最后终于有了突破。以往更换绝缘瓷瓶,是圆钢支柱和瓷瓶一体,要换必须同时换。更换时,必须用钢锯,锯断直径达22毫米的圆钢支柱,很慢很慢。 2010年6月,娄先义发明了快速抢修瓷瓶,其改进之处在于将圆钢支柱和瓷瓶分离, 维修时不再更换圆钢支柱,只需要先将旧瓷瓶敲掉,在圆钢支柱上套上新的瓷瓶,拧紧固定螺丝即可,几分钟就可以送电了,而原来这项工作需要停电两个多小时。

  自2001年以来,娄先义每年都有小改小革、创新成果产生:便携式接地线、万向接地线、多功能低压接地线、负压泵、零线保护开关、可带电搭拆的保护环、可带电搭拆的驱鸟器、可带电更换线多项专利,每年可为国家节省上千万元的维修费用。

  李永生2007年大学毕业时,和另外17名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学生来到鄂钢。7年来,和他一起进厂的同学全部跳槽,而他却从一名一线工人,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李永生给自己定的第一个职场目标就是当一名电气工程师。为实现这一目标,他跟在师傅身后虚心问,用心学。师傅被他的诚心打动,就从看图、接线、故障分析等方面,手把手地教他。

  不久,公司安排他参与宽厚板项目筹建工作,核心设备全套进口。面对一台台国际一流的全新设备,好奇使他产生学习冲动。为了迅速掌握这些“洋设备”,他的生活开始步入了昼夜不分的状态。白天跟着老外,留心观察,认真记录,晚上自己搭平台、做测试,研究设备参数和技术资料。经过8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李永生对设备和控制程序有了深入的了解。

  2009年10月中下旬的一个晚上,轧机控制管理系统突然死机,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负责调试设备的专家恰好又不在鄂钢。生产线等不起啊!李永生主动要求试一试。在众多疑问的眼神中,他开始对控制管理系统进行重新优化。经过近3个小时的调试,轧机恢复了正常。

  2010年,李永生被提拔为电气车间副总作业长,带领60多人负责全厂电气设备的维护。当年,企业决定对轧机辅助液压站进行扩容改造,洋品牌仗着他们的技术优势,报出了300多万元的价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李永生主动请缨:自己动手改造!关键时刻,领导选择并相信他这个年轻人。于是,他和工友们开始了紧张的攻关。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只花了几十万元就解决了问题,为企业节省项目经费200多万元。

  近几年,李永生先后组织参与46项技术攻关项目,其中有12项获奖,累计直接创效3000多万元。已经申报4项国家专利,有2项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2006年,技校毕业后,被中建钢构录用了。那一年,他被派往深圳,是同一批进入工厂里年龄最小的焊工。那时候,单位正负责香港最高楼—香港环球贸易广场的钢结构施工,对产品质量发展要求很高。而年轻的他刚一入职就面对这么重要的生产任务,感到十分紧张。为了做好香港项目的构件,他白天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基本的焊接工作,晚上就找来废旧的钢板不断地练习,1块焊不好就焊两块,两块焊不好就焊3块。就这样持续了3个月,朱强开始独立完成焊接工作了。

  焊工是很艰苦的工种,和他一起入职的小伙伴,因为吃不了这个苦,大多数已经转入别的行业。有一次朱强在烧立焊的时候,一颗焊渣从领口飞进衣服,沿着胸口滚到鞋子里,把全身烫了个遍,加上汗水一染,他疼得直咬牙。让朱强记忆最深的,是刚学电焊不久的时候,弧光刺伤了眼睛,当时眼前一黑,好几分钟什么都看不见,把他吓坏了,以为会失明,好在后来处理得当,慢慢恢复了。除此之外,因为烟尘和噪声,也会对人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家里人都劝过他换个工作,但朱强想自己热爱的工作都不坚持,去做别的还有什么意义!

  朱强懂得勤能补拙,他经常阅读电焊专业相关知识的书籍,也利用网络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现在他成了车间里处理“疑难杂症”的专家。

  高438米武汉中心项目的钢构件,用到了一种十分复杂的锻钢节点,需要将大量的细小部件焊接在一起,由于空间狭小、材质特殊,对焊工的焊接技术是个极大的考验。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焊接质量,在施焊前,朱强都要先研究一番,确定好焊接方式后才开始施焊。经过十几天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圆满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朱强就这样成为了工人中的得奖专业户:2013年,他获得了湖北省青年技术能手称号;2014年,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今年又多了一个荣誉—湖北省劳动模范。